当前位置: 主页 > 创业典型 >

小葫芦 大梦想---- 翟志伟返乡创业历程

来源:宁陵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编辑:宁陵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时间:2021年5月26日点击: 次

  翟志伟1979年10月生于商丘市宁陵县赵村乡翟小庄村,自幼喜爱书画、并刻苦钻研葫芦烙画技艺。

   2014年去深圳打工进入翔腾集团,由于进入陌生行业,一切从头开始,没日没夜的苦心钻研,很快得到老总张鹏的赏识,安排去福州学习开阔了视野期间有幸结识邓长青先生,他的书画+媒体+名酒的模式打开了翟志伟的思路,决定回乡创业。

   2015年6月翟志伟与于峰合作注册成立新吾翰林书画院,成立书画院初心是聚集当地书画名家结合自己的葫芦非遗烙画技艺,做好非遗传承责任,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文化、学习非遗技艺,让非遗走进高校、成为中小学生研学精致课程。努力让葫芦烙画技艺成为宁陵文化中的一张靓丽名片。 2016年9月与家父(葫芦非遗烙画第五代传承人)商议后决定注册葫芦文化传媒公司。

   此后翟志伟“着了魔”似的种葫芦、不停的研究葫芦品种、葫芦文化,看着如此痴迷的老公,翟志伟的爱人王海霞问他:你咋回事?是傻了还是疯了……?妻子的不理解是翟志伟最大的苦恼,顶着压力、默默承受妻子的埋怨,邻居的嘲讽。河南商丘区域沙土地较多,如何克服土地性质,种出优质的大葫芦?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他四处考察学习,找专家咨询、向有葫芦种植经验的师傅请教,学习葫芦嫁接技术,引进葫芦新品种(18个)去南阳、下河北、走聊城、跑陕西,两三年时间,翟志伟跑遍全国知名葫芦种植基地。为了引进葫芦品种及种植技术没少吃苦头,回想自己一路走来翟志伟坦然一笑,只要能学到技术,再苦再累也值得。学成归来,翟志伟更忙了,组织种植葫芦,要想把产业做好做强,必须要有自己的葫芦种植示范园。带领本村群众成立“三商葫芦种植专业合作社”并带动村民种植葫芦,村民不理解、好好庄稼不种,种植葫芦不能吃又不能喝,有啥用?为了把葫芦种在地里,翟志伟挨家挨户做工作,讲葫芦文化、讲葫芦烙画、讲乡村振兴战略、讲美丽乡村,但是村民不买账。执着的翟志伟没有放弃,在自己的田地里育苗50万株,在赵村乡党委政府指引下,免费发给贫困户葫芦苗并回收葫芦。翟志伟认为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,建设美丽乡村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,号召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产业,脱贫攻坚服务三农的大好趋势下,选择特色的葫芦种植,加工旅游饰品、销售葫芦工艺品顺应了时代的需求,一定会成功。

   2017年夏翟志伟在他的朋友圈发布他的葫芦烙画、葫芦雕刻、葫芦灯制作后,平顶山李哥打来电话,订购烙有观音、笑佛、花开富贵、四季平安、山水图、九鱼聚财、万里长城、连年有余八款葫芦。最终以每款888元的价格售出33套。收到30000多元的收入时翟志伟笑了,家人笑了。发展葫芦产业信心更足了。从此一发不可收拾,2017年翟志伟的销售70多万元,净利润13万多元。仅春节两个月销售就七八万元。2017年12月9日荣获第四届中原(鹤壁)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“创意奖”。翟志伟的小葫芦做成大文章随后被宁陵电视台、商丘日报、河南日报、义乌商报刊登,商丘电视台、河南卫视、央视频道宣传报道。

  2018年——2020年三次上央视频道,2020年9月在宁陵县领导大力支持下葫芦基地做为为电影;我来自北京之按下葫芦起来梨拍摄地,被各大媒体争先报道。“老君葫芦”以工匠精神和精湛烙画技术被国内外消费者收藏、赢得一致认同、享誉海内外。

   目前三商葫芦种植合作社:有三个展馆,两个加车间,种植基地120余亩,拥有48余人,数十名雕刻大师、29名葫芦葫芦烙画技师。直接带动就业人口190人间接带动就业人数250人带动贫困户就业 人数29户。我们的责任,为更多的下岗职工、农村贫困户提供非遗技艺培训和就业机遇。合作社目标:扎根农村努力发展特色种植、扩展产业链条向产业转变。

  总体规划:争取三至五年营造千亩葫芦种植示范园;通过农民种植葫芦、工艺培训、电商销售结合、葫芦节启动、带动周边地区群众营造以葫芦为主导产业的生产、加工、葫芦文化园区旅游三产融合的模式、达到上亿元的规模。树立特色葫芦文化产业标杆,带领周边地区群众脱贫致富,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。